这一天,在故殷商王宫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登基仪式。姬发乘坐一辆马车,拉车的是他弟弟叔振铎,周公旦手持大钺、毕公手持小钺分别站在他的两旁,大钺、小钺便是权力的象征。臣僚散宜生、太颠、闳夭等人手执宝剑,站在马车两旁,保护姬发的安全。
到祭祀上天的时候,主持仪式的卜者口中念念有词地说道:“殷之末孙季纣,殄废先王明德,侮蔑神祇不祀,昏暴商邑百姓,其彰显闻于天皇上帝。”这是解释革命的合法性,宣布纣王的罪状。这时姬发向上天磕了两个响头,恭敬地接受天命:“膺更大命,革殷,受天明命。”说完后又磕了两个响头。
这样,姬发成为周王朝的第一任天子,称为周武王。武王把父亲姬昌尊为周文王,姬昌虽然生前未称王,但周王朝的基业,实是由他奠定,他也是周王国的真正缔造者。文王的父亲季历被尊为王季,祖父古公亶父被尊为周太王。后世把周文王、周武王并列为最伟大的英雄,同尊为“圣人”。
有两个政治名词大家都很熟悉,一个是革命;一个是维新。这两个词,与周王朝都有关系。革命一词,出自《周易·革卦·彖(tuàn)传》:“天地革而四时成,汤武革命,顺乎天而应乎人。”当然,这个意义,与现在我们说的是有区别的。古代把成汤推翻夏桀、周武王推翻商纣称为革命,乃是仁政推翻暴政,仁君推翻暴君,上应天理,下合民心。可以说,汤、武革命,乃是文明进步之体现。维新一词,出自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。”周虽然是一个老诸侯,但其使命却是崭新的。
现在,周武王的革命成功了,接下来就是要做“维新”的事业。
在新旧政权交替之际,摆在周武王面前的一大问题是如何处理殷商部众。
要如何处置战俘呢?
周武王想听听诸臣的意见。他首先询问姜太公:“要如何处置战俘呢?”
姜太公是兵法家,又是谋略家,当然颇有雷霆手段,他回答道:“臣听说爱一个人,连他房屋上的乌鸦也爱;恨一个人,也不会喜欢他身边的东西。大王与商纣有深仇大恨,对他手下的那帮人,应该斩尽杀绝,您看怎么样?”
周武王摇摇头,答了两个字:“不可。”然后他又询问召公奭(shì)同样的问题。
召公奭回答说:“把有罪的人杀掉,把无罪的人释放,怎么样?”
周武王还是摇摇头,不认同召公的意见。
下面要看看周公旦怎么回答,因为在所有弟弟中,周武王是最欣赏周公旦,他的意见会不会跟自己相同呢?
周公旦回答说:“战争都已经结束,不如让他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家里,耕作自己的田地。不论他是旧政府的臣民还是新政府的臣民,只要有仁义德行就能得到器重。如果百姓有什么过错,我作为政府的首辅,责任就由我一人承担吧。”
这一番话,让周武王大为赞赏,叹道:“你所说的话真是博大精深,可平天下矣。自古以来,士人君子之所以受到推崇,正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的仁义道德。”
大家知道,中国历史上经常改朝换代,城头变幻大王旗,而每次政权交替之际,总是伴随着血腥的残杀。但是这种大规模屠戮,在商取代夏、周取代商时却没有发生。中国早期文化传统中,“仁义”的观念是深入人心的,这也使得华夏文明充满人道主义的色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