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公说:“我实在愚昧,幸亏您耐心地给我讲这些道理。”
孔子恭敬地离开坐席回答说:“仁人不能逾越事物的自然法则,孝子不能超越亲情的规范。因此仁人侍奉父母就如同侍奉天一样,侍奉天就如同侍奉父母一样,这就是所说的孝子成就自身。”
哀公说:“我已经听到了这些道理,将来还会有过错怎么办呢?”
孔子说:“您能说出这样的话,这是臣下的福分啊!”
儒行解第五
这是一篇孔子和鲁哀公的对话。文中生动地叙述了儒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。文中称儒者待聘、待问、待举、待取,但人格是自立的,容貌是礼让的,是有待、有为,有准备的。儒者不宝金玉,不祈土地,不求多积,但讲求仁义、忠信。儒者不贪、不淫、不惧、不慑、不亏义、不更守,是特立的。儒者是刚毅的。儒者戴仁而行,抱德而处,虽有暴政,也不逃避,精神是自立的。儒者处贫贱之中,屋小门敝,无衣无食,但不疑不谄。儒者稽古察今,今世人望,后世楷模,身危而志不能夺,忧国忧民,有忧患意识。儒者有各种美德,但能“慕贤而容众,毁方而瓦合”,有宽容精神。儒者能大公无私,举贤援能。儒者“同己不与,异己不非”,完全“特行独立”。儒者可以“上不臣天子,下不事诸侯”,高尚其志。儒者还有交游之道,讲究尊让。特别提出“温良”为“仁之本”,“慎敬”为“仁之地”,“宽裕”为“仁之作”,“逊接”为“仁之能”,“礼节”为“仁之貌”,“言谈”为“仁之文”,“歌乐”为“仁之和”,“分散”为“仁之施”,这样一个结构性思维,有利于仁的体系化。本篇又见于《礼记·儒行》。
孔子在卫,冉求言于季孙曰:“国有圣人而不能用,欲以求治,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,不可得已。今孔子在卫,卫将用之。己有才而以资邻国,难以言智也,请以重币求之。”季孙以告哀公,公从之。
卫:春秋时诸侯国名。周武王弟康叔封地,在今河北南部、河南北部一带。
冉求:即冉有,字子有。春秋时鲁国人,孔子弟子。为季孙氏家臣。季孙:此指季康子,名肥,时为鲁哀公正卿。季孙为姓,是鲁桓公子季友的后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