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时西伯突然想起爷爷说的一句预言“当有圣人适周,周以兴”
此时西伯突然想起爷爷说的一句预言:“当有圣人适周,周以兴。”
这个姜尚原本是东方人,不远千里跑来西周,这不正是爷爷说的“圣人”吗?西伯激动地对姜尚说:“我太公曾经说有个圣人要到岐周来,周将因此兴起。看来圣人真的是您啊。我家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。”原来钓鱼的姜尚就是西伯的太公(爷爷)盼望的人,所以后来他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呼:太公望。
就这样,西伯恭敬地把姜太公请上车,一起回都城去了,尊他为师。
不过还有两个版本,简单提一下。
第一个版本称姜尚以前曾在纣王手下办事,因为纣王无道,他便离开殷商,游说诸侯。只是众诸侯都害怕纣王,姜尚碰了一鼻子灰,最后他到了岐周,得到西伯姬昌的重用。这个版本与许多关于姜尚生平的记录都不同,有美化之嫌,故而不太可信。
第二个版本则称姜尚原本是隐士,隐居于海滨,与散宜生、闳夭等人是好朋友。后来散宜生、闳夭都投奔西伯,当时西伯又被纣王所囚禁。闳夭等人知道姜尚这个人有谋略,便请他出山,商量如何解救西伯。姜尚也认为西伯是明君,还尊老爱幼,有意要扶助他,便慨然答应。后来闳夭用了姜尚的计谋,献给纣王美女、宝马、奇珍异宝以赎回西伯。西伯得救之后,回到岐周,便重用姜尚,拜他为师。
以上三个版本虽然说法各异,但有一点是明确的:姜尚被重用时,已是年迈,而且他是西伯的老师。
年到七十方得志,这大约可视为励志学的经典案例了。
有志不在年高,六十岁还一无所成的朋友不必灰心丧气,姜尚在此,给我们提供学习的范本。那么姜太公果真有翻江倒海的本领吗?请看《史记》所说:“周西伯昌……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,其事多兵权与奇计,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。”
又是“阴”字。
“阴谋”、“阴权”,司马迁着笔也实在凶狠,姜太公权谋家的形象跃然纸上矣。
在殷则有伊尹,在周则有姜尚。其实伊尹与姜太公一样,都是权谋大师,何以司马迁把姜太公视为兵家及权谋家之鼻祖呢?因为有一本著名的兵法谋略书是挂在姜太公的名下,这本书便是《六韬》。《六韬》又称为《太公兵法》,据说是姜太公所传,全书以姜太公与周文王、周武王的对话方式编成,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兵法书之一。当然,现在一般认为此书乃是后人假托姜太公之名写成的,但多多少少能体现姜太公的兵学思想。这本书在宋代时被编入《武经七书》之中,成为古代兵学的教科书,地位尊崇。
握有纣王授予的征伐大权,加上一个老谋深算的姜太公,西伯姬昌可以放开手大干一场了。
西伯把征伐目标首先对准犬戎。
犬戎是戎人的一支,也是华夏族的劲敌。打击犬戎,首先是保障岐周的安全,岐周与戎人相邻,不战斗无以拓展生存空间,西伯的父亲季历曾经与戎人血战七次,六胜一负,沉重地打击了戎人势力。但是后来西伯被召入朝,又被关了七年,在这段时间里,戎人再度转强,不仅威胁到周,同时也威胁到其他诸侯乃至殷商中央帝国,故而伐戎势在必行。更重要的是,政治风险很小,根本不会引起纣王的怀疑。
西伯姬昌的策略,与当年的商汤基本上是一致的。在伐戎成功后,他把目标锁定在一些残暴的诸侯身上,他握有王命,可以讨伐这些“不义之国”。
- 互联网销售是做什么的[图]
- 飞机维修师求职信怎么写?[图]
- 工地生产经理的岗位职责及工作内容[图]
- 教学主管岗位职责[图]
- 内向的人,能去做服务员吗[图]
- 品酒师资格证怎么考[图]
- 生活中有哪些实用的心理学知识?[图]
- 新生儿脐带的处理[图]
- 运动的秘诀是333法则[图]
- 科学家力挺6大坏习惯[图]